- 谢君君;张进军;徐经世;肖春燕;余碧玲;
国医大师徐经世在消渴病的诊疗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消渴病病机的中心环节在于脾阴虚,但其致因不在脾脏本身,是由肺经燥热、阳明燥热及肝郁化火所致,病机由实转虚,发为消渴。治疗上运用“理脾阴”法论治消渴,提出“三位一体”的治疗原则及“补不峻补,润燥适宜;益脾重理气,养脾用甘平”用药特色。
2025年06期 v.37 1098-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任明莉;丁桂园;朱瑾;杨文凤;朱庆军;
顽固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疾病,又称难治性面瘫、重症面瘫,患者面部症状显著,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产生心理问题。西医治疗此病多选用抗病毒﹑神经营养类药物,疗效一般。中医针刺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但对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尚未成定论,多数针灸医生治疗此病仅在局部取穴﹑强刺激手法,疗效甚微。朱庆军主任临床诊病时常以阴阳为大纲,在“平衡阴阳”的基础上再辨证施治。朱主任基于二十余年顽固性面瘫治疗经验,认为阴阳失衡是面瘫发生、发展的关键原因,在秉承中医“久病多虚”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顽固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注重面部的补泻手法,把握针刺深浅之要,同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提出针对顽固性面瘫的平衡针法,联合全息理论,选取健侧上下肢的全息影像腧穴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文章整理总结朱主任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并附上验案举隅,以期为顽固性面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06期 v.37 1102-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杨飞;王迅;刘森森;刘统治;
人体之阳气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养摄精神、柔养筋骨和抵御外邪等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与现代医学中免疫力的功能有密切联系。受《黄帝内经》崇阳思想的影响,《金贵要略》及《伤寒论》中条文及方证有多处体现了医圣张仲景顾护人体阳气的思想,历代亦有诸多医家深入遵循和贯彻这一准则。王迅(以下简称王师),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安徽省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师基于《黄帝内经》崇阳思想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调背振阳针法,其以整体观、治病求本为基,以针刺背部的督脉、膀胱经为径,力求振奋人体之阳气以达到通调气机、温通经脉、温补脏腑及安神定志等治疗目的。该针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于针刺前需对患者的督脉和膀胱经进行审、寻、按等揣穴步骤后,再确定进针点,并在针刺得气后不留针等。
2025年06期 v.37 11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天莹;傅云其;
总结傅云其教授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性失眠的病机为气血虚衰,神失所养,以补益气血,调神养神为基本治疗法则;重神观念贯穿治疗始终,滞针震颤安眠穴以调气养心安神,毫针调节“脑肠轴”以和胃安神,辅以脐周闪罐,背俞拔罐以温补气血,微针刀松解枕下肌群疏通局部经络,以安心、脑之神。诸法合用,辨证配穴,治疗老年性失眠疗效颇佳。
2025年06期 v.37 1117-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李瑜璠;阮诺冰;李金菊;方朝晖;
多汗症是一类常见的以局部或全身汗出过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临床若不加以治疗,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乃至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方朝晖教授认为多汗症可从脾论治,并且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以调整阴阳、从脾论治、兼顾心肺为指导思想;固表止汗、补益气阴、调和营卫、健脾祛湿为主要治法;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分部论治;同时重视疏肝、调节情志,在临床疗效显著,文中附临床医案一则,供临床参考。
2025年06期 v.37 112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